9月13日,2021年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名单正式发布,50位科学家入榜。据悉,他们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提供的300万元奖金,用途可自由支配。
2018年,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,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与杨振宁、饶毅等14位科学家联合发起“科学探索奖”这一公益奖项,这也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。奖项秉承“面向未来、奖励潜力、鼓励探索”的宗旨,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,奖励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、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,每年遴选不超过50位获奖人。
过去两年,“科学探索奖”已选出100位获奖人。奖项除了关注前沿科学,更具有“英雄不问出处”、并且同等条件下年纪轻者和女性优先的特点。
本届获奖面孔更为多元,既有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得者,也有多人从未获过任何知名奖项;性别分布变化明显,女性获奖人数达8位,创3年来之最;年轻化趋势明显,35岁及以下获奖人7位,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;分布更为广泛,50位获奖人来自13个城市,苏州、太原、长沙等非一线城市首次有人上榜。此外,50名获奖人中有94%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,33人有海外一流高校、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。
此外,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不断“升温”。今年奖项在港澳地区得到了广泛关注,共有69人申报,申报人数创出新高,覆盖机构和领域也更加全面,最终3人“榜上有名”。
从参评领域来看,截至今年4月15日,组委会共收到1135份申报材料,申报人的研究方向排名首位的是人工智能。此外,排名前10位的还有机器学习、气候变化/碳中和、量子光学、计算机视觉、量子模拟、二维材料、量子信息、生物信息学、细胞免疫,充分体现了当前基础研究的热点。
组委会表示,“科学探索奖”始终秉承“科学家说了算”原则,今年有超过800位各国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到提名、推荐、评审环节。仅在提名推荐阶段,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、图灵奖、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,和2020年相比有很大增幅。此外,为保持客观公正,今年的评审规则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,除师生、亲属、项目、商业合作、同单位、提名、推荐等利益关系之外,论文合作也被纳入回避范畴。
记者了解到,往届“科学探索奖”得主也在各自的领域持续发力。其中,浙江大学教授李铁风今年3月以“万米深海操控软体机器人”登上《自然》杂志封面;国科大教授魏勇在火星探测任务“天问一号”中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;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于202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“年度创新人物”。